top of page


德國科學家成功運用人工智慧實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規模製造
德國科學家最近展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慧(AI)實現大規模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方法,這項研究結合了深度學習和可解釋的人工智慧,以識別在半導體薄膜形成過程中的微小變化。這些變化難以被人類分析,但透過AI的幫助,可以實現有前景的光伏技術的大規模生產。...
2023年12月5日


突破性露天加工技術!韓研團隊開發鈣鈦礦太陽能轉換效率高「23.07%」
韓國全南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報告指出,他們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露天加工技術,應用在鈣鈦礦-有機混合串聯太陽能電池製造上,取得了高達23.07%的轉換效率,使得這項技術更接近經濟可行性。 研究人員表示,傳統的製造方法依賴於精心設計鈣鈦礦晶體結構,但這些步驟增加了成本和複雜性...
2023年12月4日


德國Fraunhofer ISE科學家揭示太陽能突破極限:新鈣鈦礦-矽串聯電池效率驚人達39.5%
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員估計,他們最新研發的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具有極大的實際功率轉換效率潛力,可能達到39.5%。這項研究對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進行了廣泛的性能評估,以確定各種損失通道。研究小組使用Sentaurus...
2023年12月1日


Emilio Palomares 研究小組揭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奧秘,自組裝分子為下一代光電技術注入新活力
Emilio Palomares 教授的研究小組最近在《化學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綜述引起了廣泛關注,該綜述收集了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中自組裝分子(SAM)的最新進展。這項研究著重於SAM的結構特徵,特別關注合成這些分子的所有方案之間的順序。...
2023年11月30日


韓國GIST團隊成功開發新一代鈣鈦礦光電極,助力「綠氫」生產零排放、高效運行引領氫能未來!
韓國光州科學技術學院(GIST)的研究團隊最近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一種使用新一代光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光電極,可大量生產「綠氫」而不排放二氧化碳。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新開發的光電極能在沒有外部電壓的情況下高效運行,預計能提高氫氣的生產效率。...
2023年11月28日


中國科學家突破!首發「均勻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高達26.1%
最近,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潘旭、田興友團隊與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Nam-Gyu Park以及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戴鬆元合作,首次發現陽離子分佈不均勻是影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的主要原因。他們成功製備出「均勻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6.1%,認證效率為25....
2023年11月24日


「聯邦學習」引領下的太陽能創新:密西根大學領先合作共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未來
密西根大學領導的新專案有望促成工業競爭對手共同建立預測模型,以加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該項通過信息共享改變生產過程,採用半導體材料逐層沉積的方法並增進公司之間的合作,同時保護專有信息和工人權益。 該項目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的為期四年的300萬美元資助,與加州大學聖...
2023年11月23日


突破科技極限!北卡州立大學RoboMapper機器人助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步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了一款名為RoboMapper的機器人,能夠進行實驗,以尋找太陽能電池的新型材料。根據他們在《Matter》期刊上的報告,這項技術已經發現了一種被稱為鈣鈦礦的新型光伏材料,有望提供高效且穩定的太陽能電池。...
2023年11月23日


新技術助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創新高效率:西北大學科學家再創紀錄
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透過一項新技術再次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能,使這種新型技術創下新的效率紀錄。研究成果於11月17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描述了一種克服效率損失的雙分子解決方案,成功地提高了效率至25.1%,相較於早期方法僅達到24.09%的效,這項技術突破的關鍵在於解...
2023年11月22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