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的Bin Chen和Edward H. Sargent與上海科技大學的寧志軍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利用雙位點結合配體改善電荷提取製備了高效的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他們發現,通過在鈣鈦礦表面引入特定的配體,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長期穩定性。該研究表明,在65°C下連續運行1200小時後,這些新型電池仍保持了95%的初始效率。
與此同時,瑞士太陽能科技公司Perovskia利用創新的奈米粒子墨水和數位印刷技術,推出了一系列客制化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這些電池不僅可以適應各種形狀和尺寸的設備,而且在弱光條件下也能實現高效穩定的電力輸出。Perovskia的最新一代電池在1000小時全日照照射後可保持90%的原始效率,並計劃進一步提高功率輸出。
台灣企業也在積極布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去年,台鈣科宣布組建了「A4尺寸鈣鈦礦太陽能完整試產線」,並於今年2月開始穩定投片,為台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產奠定了良好基礎。這些新進展表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突破性材料,在效率和穩定性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不僅有望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也為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
26.9%!!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新Science;
瑞士清洁科技公司Perovskia Solar开发创新的纳米粒子墨水和数字印刷技术,可制造任意形状和尺寸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瑞士创新100强;
近期熱門文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