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UNIST)的研究團隊與史丹佛大學教授合作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氨生產技術,該技術利用太陽能進行高效生產。能源與化學工程系的Jang Ji-wook和Jang Seong-yeon教授領導的團隊,通過保護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設計了一種高性能和耐用性的光電極系統。
這種光電極系統防止鈣鈦礦與水直接接觸,並將鈣鈦礦和氨生產催化劑電氣連接和固定,使得在水中接收光的光電極能夠產生電荷,並將其有效地轉移到暴露在電極表面的氨生產催化劑上,從而實現了穩定且高效的氨生產。
此外,台灣鈣鈦礦科技(TPSC)開發的10cm×10cm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高達33.5%,在大面積弱光發電應用上建立了良好的里程碑。鈣鈦礦太陽能技術因其光活性層能隙可調性而受到關注,這使得其能夠精確調節來匹配室內照明的光譜,因此具有在室內太陽能應用方面的潛力,包括為感測器、無線網路等提供電力。
台鈣科利用獨立開發的水星一號線製程開發平台,對鈣鈦礦太陽能的材料、結構、製程進行優化。目前,在10×10cm尺寸大小的基板上,該技術以FTO/TiO2/MAPBI3/Spiro/IXO/Cu的結構獲得了20.7%的AM1.5G轉換效率,在A4尺寸大小基板上也實現了16.6%的轉換效率。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
UNIST "태양에너지로 고효율 암모니아 생산…세계 최고 속도";
台鈣科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新紀錄,室內發電效率達 33.5%;
近期熱門文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