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碳中和時代啟動!新建案年底起強制達一級能效
- Sammi Chiu
- 7月3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30 年起公有新建全面一級能效或近零碳;私有住宅與商辦年底前完成法規修正,強制新建案符合能效標準
7 月 31 日於總統府召開第 5 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聚焦由內政部主責的「淨零建築推動策略」。重點包括:第一階段由公有新建物作為示範,及未來強制私有新建物達到建築能效一級或近零碳標準 。
公有建築帶頭示範:標準與光電列為強制條件
會中明定,凡新建的公有建築物,必須達到建築能效一級或近零碳標準,且 屋頂超過1,000 平方公尺者,優先鋪設太陽能光電板。此外,若公有新建案工程經費超過 5,000 萬元者,除應符合上述能效標準外,也須獲得「智慧綠建築」標章,進一步提升政府施政的永續形象與績效。
私有新建物年底前法規修正,強制能效不再選擇
針對民間(私有)新建建物,政府態度由鼓勵漸進轉向制定強制性法規。內政部預計於今年底前修改建築法與節能法規,未來所有私人興建案必須提出「建築能效一級」申請並經審查通過,才能開始施工、取得建照與使用許可。


台積電、國泰人壽、台達電為民間典範
目前全台僅有兩棟私有建築被內政部認定符合一級能效標準:
國泰人壽台中烏日辦公大樓:透過被動節能設計(如 Low‑E 複層玻璃、透水磚景觀設計)與屋頂太陽光電、整棟採用綠電購買,並取得最高能效評級「1+」與淨零建築認證,是全台首棟通過此評級的商辦建築。
台達電內湖總部(瑞光大樓2):先自建節能設施降低能耗,再鋪設太陽能光電板、購買綠電憑證,以達近零碳認證條件。
另據報導,台積電新建先進製程廠房已主動向內政部申請符合一級能效標準,代表科技龍頭企業積極響應國家 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策略 。
減碳目標與三階段推進路徑
2025 年 1 月,賴清德總統宣布我國「第三期國家自定貢獻」(NDC 3.0)目標:2032 年減碳 32±2%、2035 年 38±2%。
同場會議中,政委提出完整三階段淨零建築推進規劃:
2030 年:公共新建建築全部達到一級能效或近零碳標準。
2040 年:50% 既有建築整建改造為一級能效或近零碳標準。
2050 年:100% 新建建築與超過 85% 既有建築達近零碳建築標準 。
內政部對於第一階段的 2030 年目標相當有信心,並預期可能提前達成 。

金融誘因與政策連動加速企業參與
政府為鼓勵民間響應,一併推出以下誘因:
金管會的永續經濟活動指引要求上市櫃公司在 CSR 報告中揭露綠建築進度;銀行在辦理企業授信或專案融資時,可將綠建築認證作為審核優惠因素,使建商與相關業者更願投入符合能效標準的項目 。
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案例若申請綠建築、智慧建築或能效標章,可獲得額外容積獎勵,為建商創造更高誘因參與碳減排轉型 。
政策影響與未來展望
此政策結合法規強制力與金融誘因,將加速建築產業全面轉型。從政府帶動公部門示範,到私有部門被動跟進,未來建築市場結構有望快速朝低碳永續方向演進。
同時,企業如台積電、台達電、國泰人壽已率先投入,不但提升國內綠建築標準,也為其他法人或建商提供可借鏡範例。若年底完成相關法規修正,台灣建築產業將進入一個以節能、減碳為核心的新時代。未來的關鍵在於:能否在社會普遍能源效率提升之下,實質轉化為國家 NDC 3.0 的減碳成果;以及民間是否願意承擔更高成本,用以換取長期永續效益。若成效顯著,將成國際氣候治理與淨零轉型的典範之一。
鈣鈦礦太陽能建材:淨零建築的創能新解方
隨著建築能效標準逐步趨嚴,建築一體化(BIPV)光電建材因具備高效率、輕薄柔性、可半透明設計等特性,成為未來淨零建築創能的潛力選項之一。
不同於傳統矽晶太陽能板多應用於屋頂空間,鈣鈦礦太陽能窗(Perovskite Solar Windows)可整合於建築立面、玻璃帷幕中,同時具備採光與發電功能,突破傳統光電設施對空間與重量的限制,提升創能效率與建築美感。鈣鈦礦材料更能適應低照度、擴散光環境,特別適合都市高樓或遮蔽場域,為難以鋪設傳統模組的私有建築提供新解方。

在國際上,已有歐洲、日本與中國多項建築導入鈣鈦礦發電玻璃技術,結合智慧遮陽、電力管理系統,朝向多功能一體化建築皮層邁進。
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
📣 最新報名優惠上線!👥 雙人報名方案來了!兩人同行 ➤ 第二位6折

📄 了解更多|https://reurl.cc/rEbd3b
📆 時間: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09:00–16:00
📍 地點:長庚大學國際會議廳(桃園市龜山區)
🔗 售票連結:加入聯盟官方Line購票

近期熱門文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