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COP28氣候變化大會成為全球焦點。大會前夕,主辦方發出嚴峻警告,呼籲關注地球氣候的未來。COP28主席團、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及全球可再生能源聯盟(GRA)共同發布的報告顯示,為實現2030年全球氣候目標,全球可再生能源安裝量需增加三倍。
報告指出,2030年全球太陽能容量應達5.4TW,為太陽能產業帶來新希望。11月和12月的COP28會議上,世界各國領導人共識,力爭2030年末將可再生能源總容量提升至11TW,其中太陽能將占一半。國際能源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也強調,為達此目標,2030年太陽能製造能力需達每年1.2TW。
全球太陽能產業對這一目標表示認可。全球太陽能委員會(GSC)認為此次大會彰顯了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地位。SolarPower Europe的全球事務主管Máté Heisz評價此為「歷史性的日子」,首次將太陽能、風能和儲能特別提及,凸顯了其在清潔且公正能源轉型中的核心角色。
儘管如此,GSC和SolarPower Europe對協議留下的「後門」提出批評,擔憂政府仍將化石燃料納入能源組合,尤其是將天然氣視為「過渡燃料」。
2023年,太陽能產業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長,尤以中國為最。中國預計年內新增太陽能容量達230GW,遠超歐洲75GW和美國40GW。中國自2016年以來將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一倍多,成為2021年全球首個突破1TW的市場。
歐洲市場也不甘落後,據SolarPower Europe數據,2023年歐洲太陽能開發商預計新增56GW容量,較2022年增長40%。歐盟新法律支持清潔能源安裝和分配,11月更推出加快電網推廣和提高電網效率的行動計劃。12月,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就電力市場設計達成新協議,包括固定可再生能源價格,提供產業安全感。
印度可再生能源部門容量預計至2025年3月增至170GW,南非最新一輪可再生能源投資亦呼籲新增1.8GW太陽能容量。技術創新方面,中國處於領先地位。LONGi於11月開發出的結晶矽-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33.9%,Huasun則推出轉換效率25.8%的新型微晶矽異質結(HJT)電池。
然而,中國在太陽能技術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也凸顯了全球太陽能產業在一年間的不平衡狀態。Rystad Energy的年底報告指出,中國以外的國家需投資高達7000億美元於採礦和製造業,以減少對中國製造組件的依賴。這一投資對於各國各自的太陽能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標誌著2024年全球太陽能供應鏈去中心化的重要趨勢。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議題日益受到重視,COP28大會的成果和太陽能產業的突破性增長,預示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新紀元。各國政府、產業領袖和科技創新者的共同努力,正在引領我們走向一個更加清潔、可持續的未來。而對於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和發展,將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
The PV review, Q4 2023: the fallout from COP28, record-breaking installations and new technology innovations;
近期熱門文章:
台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鈣鈦礦Ai創能窗」提供綠能建材新選擇;
Panasonic在COP28大會上展示創新氣候解決方案,推動鈣鈦礦太陽能技術;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市場展望:2031年市值預計達87.1億美元;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