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近一週企業引領「鈣鈦礦太陽能」產業迎來新紀元

作家相片: 芳瑋 白芳瑋 白

近期光電鈣鈦礦領域迎來一波小高潮,協鑫集團於12月9日揭露,藍箭航太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攜帶協鑫鈣鈦礦組件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全球首次鈣鈦礦組件空間搭載試驗正式啟動,協鑫光電研發的1米×2米鈣鈦礦單結組件效率達18.04%,279mm*370mm疊層組件效率達26.17%,均創下歷史新高。


長城控股旗下企業極電光能在12月5日宣布,公司研發的810.1cm2大尺寸鈣鈦礦組件穩態效率達19.5%。這是極電光能繼今年6月以18.6%穩態效率打破日本松下保持3年之久的世界紀錄後,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榜單上最大尺寸的鈣鈦礦組件效率紀錄。

天風證券認為,18%的組件轉換效率是鈣鈦礦的重要門檻,意味著鈣鈦礦組件在效率端已具備產業化應用的條件。鈣鈦礦電池是第三代新型太陽能電池,集合了光伏電池的所有優點,特別是「鈣鈦礦+晶矽」的疊層設計,可實現光電轉換效率進一步提升。目前晶矽電池技術的效率天花板相對較低,無論是TOPCon或HJT,理論效率都難以超過30%,為了進一步提高效率,與鈣鈦礦電池結合製作疊層電池成為重要趨勢。根據CPIA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6年鈣鈦礦電池新增產能可望達16GW,2030年將達161GW。


德邦證券預計,2026年鈣鈦礦設備市場空間超百億元,2030年可望超900億元,鈣鈦礦電池製作成本低,且全鈣鈦礦疊層電池理論轉換效率可達40%以上,持續的突破吸引了市場的關注,加速了該領域的技術迭代和產業化進程。

除光伏板塊上市公司外,車企也對鈣鈦礦展開了積極的佈局。比亞迪在11月初揭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紀錄表》中顯示,比亞迪將積極佈置鈣鈦礦電池技術,以推動電池轉換效率屢創新高。目前,比亞迪已擁有專業的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研發團隊,並將在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成立光電技術研究院,以達成降本增效目標。除比亞迪外,京東方也於近日啟動了鈣鈦礦光伏計畫,京東方表示,此次進軍鈣鈦礦光伏產業,不僅有助於京東方拓展產業鏈,也是京東方積極回應國家再生能源政策的重要舉措。


業內人士表示,鈣鈦礦電池產業化的一大挑戰是大面積製備的問題,小尺寸組件經濟性有限,鈣鈦礦組件要實現量產,需要把尺寸做大。然而,鈣鈦礦薄膜大面積製備會面臨不均勻性、電阻率升高等問題,轉化效率會大幅下降。因此,製造商必須針對材料配方、塗佈、結晶等進行系統性的設計與調試,才能確保大面積製備下組件效率不會受損耗。


目前,晶矽電池雖然佔據了光伏市場的主導地位,但其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已接近天花板。隨著技術的成熟和量產的實現,業內預計鈣鈦礦將對現有的晶矽電池形成重要的補充和挑戰。中信建投證券認為,2023年,鈣鈦礦業正處於從百兆瓦中試線向吉瓦級量產線快速推進的過程中,材料配方、技術方案、製程選用等仍存在諸多路線選擇,而設備是新技術、新製程導入量產的基礎,在產業化初期的角色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 港股概念追蹤 | 鈣鈦礦技術迭代超預期 車企紛紛入局 商業化進展有望加速(附概念股); https://hk.investing.com/news/stock-market-news/article-420694 近期熱門文章:

全球盤點:氣候大會關鍵報告揭示目標進展與挑戰


台灣鈣鈦礦材料供應鏈座談會,17業者擘劃鈣鈦礦產業發展藍圖;


革命性突破:韓國全北國立大學利用AI大幅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