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球科學研究合作取得突破:Empa、NUS和HI ERN共同研發的太陽能電池效率達29.9%

作家相片: 芳瑋 白芳瑋 白

在一項由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德國亥姆霍茲埃爾蘭根-紐倫堡可再生能源研究所(HI ERN)共同進行的研究中,科學研究團隊宣布成功開發出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驚人的29.9%。

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

這項創新的關鍵在於採用了半透明鈣鈦礦電池作為頂部組件,並在底部使用了CIS電池。研究人員透過使用二離子化甲基二銨和調整光學干涉光譜的方法,實現了半透明鈣鈦礦電池的創紀錄效率達到20.2%,同時具備81.5%的平均紅外線濕度率。

串聯太陽能電池

透過機械方式容納頂部鈣鈦礦電池和底部CIS電池,使它們在電氣上保持獨立,實現了29.9%的串聯效率的提高。這種設計不僅提高了電池的性能,還設計了增加靈活性,擴展複合材料結和當前匹配。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不僅在性能上更加出色,而且在製造層面也有效率。該技術簡化了生產流程,縮小了程式設計需要對當前生產線進行升級,降低了資本成本,有助於更快地將放電技術推向市場。根據技術經濟研究,科學研究團隊估計這種串聯太陽能電池每天能夠為某些地區提供近2000 Wh/m²的電量。在±30°緯度範圍內,這些電池的發電成本具有競爭力,相當於0.03美元/ kWh到0.05美元/kWh之間。


該技術的性定制在建築光伏一體化(BIPV)、車輛整合、高效農業光伏等輕量和柔性結構優先考慮的高價值應用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最新的世界紀錄中國隆基宣布,其晶體矽-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達到33.9%,超越了先前由插座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保持的33.7%的記錄,為太陽能領域的技術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圖片來源與參考文獻:

  1. 新加坡、瑞士和德國研究人員使用新的電氣和光學技術來改進串聯電池;https://taiyangnews.info/29-9-perovskite-cis-tandem-cell-efficiency/

  2. Empa building in Sankt Gallen, Switzerland;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EmpaSanktGallen.jpg#/media/File:EmpaSanktGallen.jpg


27 次查看0 則留言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